
碳中和

國泰人壽ISO 14068-1產品碳中和計畫
國泰人壽落實「盤查、減量、抵換」原則啟動產品碳中和計畫,「旅行平安保險」與「帳戶型醫療終身保險」率先通過ISO14068-1國際認證,成為全台首家取得產品碳中和認證的保險公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提到「碳」時,通常指的是二氧化碳(CO2)以及其他相關的溫室氣體,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論是開車、使用電器、購物,甚至是點一份外送,都會排放出所謂的「碳」,這些氣體會聚集在大氣中,像是一層無形的棉被,讓地球越來越熱,造成極端氣候、海平面上升和生態失衡。也因此,「減碳」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我們對未來負責的重要行動。

碳足跡就是一項產品或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以壽險服務為例,我們的每份人身保險保單的整個服務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包含保單文件的印製與寄送、同仁外出拜訪客戶搭/開車、辦公室用電、營運過程使用的耗材和產生的廢棄物…等。所以我們持續致力於透過數位化/電子化、再生能源使用、減廢減塑活動推廣等一系列措施,來實際減少碳排放。

淨零是一個長期且極為嚴格的氣候目標。它要求我們必須先竭盡所能地減少碳排放,這意味著要透過各種技術革新、流程優化及能源轉型,將碳排放量降至最低。唯有在確認已達到最大限度的減排後,對於那些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仍無法完全消除的殘餘排放,才能自行透過碳移除或碳捕捉等先進技術來進行抵銷。

碳中和是達成「淨零」的過渡性策略,其核心目標是讓一個組織、產品或地區的總碳排放量達到「正負加總為零」的狀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幾個關鍵步驟:首先是積極努力減少自身的碳排放,這包括節水節電、使用再生能源、優化營運流程(如:電子化/數位化)。然而,在短期內仍無法達到最大限度減排的部分,則會透過購買碳權來進行抵換。若以更貼近生活的例子來比喻,這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垃圾一樣。第一步是盡力減少垃圾的產生(減碳),對於那些目前仍無法避免產生的垃圾,則需要請清運公司協助進行銷毀或處理。在碳中和的實踐中,這種「清運處理」並非透過直接委託,而是在市場上購買清運公司的「碳權額度」(碳抵換)。這意味著我們透過支持其他具有實際減碳或碳移除效益的專案,來平衡自身尚無法完全消除的碳排放,最終達到碳排放的淨平衡。

自願性碳權可被視為一種特殊的無形票券,其來源是自願執行者透過減碳行動 (例如: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或創新的碳捕捉專案…等)達成一定減碳成效,並經 過獨立認證單位嚴格審核,並確認其真實性與額度後,便會被轉化為一張張具 有明確「面額」的額度證明,流通於碳權市場上。 用故事來舉例,想像一下,A 公司雖然積極減碳,但目前仍無法完全消除自身的碳排放,希望能透過種樹來吸收這些碳。然而,A公司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大規模種樹。此時,若B公司擁有一大片經認證可產生1萬噸碳權的森林,並將這些碳權拿到市場上販售,A公司便能選擇在碳權市場上購買B公司的這些自願性碳權來抵換自身的排放量。這就相當於A公司「請別人協助你把碳從大氣中吸收回來」,透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全球性的減碳協作,共同為氣候目標努力。
關於國泰人壽的碳中和
我們秉持「深耕核心,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原則,選擇與客戶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指標性的旅平險和帳戶型醫療終身保險,作為公司碳管理計畫的先行示範產品。這不僅便於對外傳達與推廣,更有助於提升大眾對永續議題的認知。我們期望透過這些先行產品(註:於2024年以後發單之旅行平安險及帳戶型醫療終身保險),實際運用ISO14068-1標準,建立一套可持續且具擴展性的碳中和策略,其涵蓋了碳足跡盤查、減量措施及碳權抵換的全流程管理。此舉將為未來將碳中和計畫擴展至其他保險產品奠定堅實基礎,逐步邁向企業整體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永續貢獻。整個過程我們將嚴謹遵循國際標準ISO14068-1及環境部碳中和指引所建議的嚴謹流程和原則,並定期完整公開所有成果。
碳中和的意義與挑戰
國泰透過產品碳中和計畫來具體展現對氣候變遷的積極回應,期望推動綠色生活風氣,引導更多人關注並參與環境議題,同時也提供客戶一種更有意義、支持環境永續的消費選擇。雖然保險服務不像實體商品有看得見的製造工廠,但其保單招攬、核保、收費、理賠等營運流程背後仍會消耗大量資源並產生碳排放。而這也正是保險業實現產品碳中和的意義所在。從無形的服務著手減碳,能讓大眾更深入理解「碳中和」不僅限於製造業,而是各行各業都能參與的議題,這股力量將有助於帶動產業邁向數位化與綠色營運,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具環境意義的選擇。

旅行平安保險
帳戶型醫療終身保險
因為在目前的技術和營運條件下,要立即將所有排放量減到零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透過購買來自其他具有實際減碳效益專案(如:造林、碳捕捉)的自願性碳權,間接為全球的減碳努力貢獻。然而,這項碳權抵換措施是建立在我們每年減量達標之後的額外補充,減量永遠是我們的第一優先,公司也將持續朝2050年的淨零目標邁進。